没有人知道那晚的风有多大,也没人理解一个孤独的病人,为什么要在窗前反复描绘天空的旋涡和星星。他说:“我不在乎现实,我只想画光。” 它也曾不顾现实地去“画光”——画出中国高端品牌的理想主义轮廓,画出用户共创的社区乌托邦,画出全世界唯一一个敢用换电模式铺开全国的商业模型。 要知道,ES8曾是40万元以上纯电SUV的“开山之作”,几乎等同于中国品牌挑战豪华天花板的代名词。上一代ES8,贵、有排面、有技术,但就一个问题:不好卖。 而现在,他站在新ES8的沟通会上,笑得比从前更务实:“以前成本偏高,规模效应还没开始显现,第三代ES8的定价,是从成本和竞争的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”。 它不再是那个“只画光”的理想主义者,而是终于低头看了一眼现实,承认了寒意,收起了浪漫,把自己一寸一寸画进用户的日常生活里。 可这时候,蔚来把第三代ES8拎上桌,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。要知道,现在的大三排市场,不缺空间、不缺彩电沙发,但真缺一个敢在纯电时代喊出“旗舰”的人。 补能是彻底的:全国超8100座充换电站,3400+换电站,覆盖9纵11横高速干线。只要你开得出去,蔚来就能让你“换”得回来,它几乎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台没有续航焦虑的大三排纯电SUV。 所以,全新ES8不是蔚来在重演“初代成功”,而是在宣誓一种进化后的、更加成熟的纯电价值体系。它不是为秀肌肉而来,是为守住蔚来最初技术理想而来。 更现实地说,在经历过销量低谷、盈利承压、品牌焦虑后,蔚来依然选择坚持纯电,并把技术路线走得更深、更稳。这种坚定的战略决心,又何尝不是一种豪华呢? 很多人说,纯电还不够成熟,补能还不够方便。但蔚来似乎给出了另一个答案:如果你愿意花心思去构建一个生态,你就不需要等别人来证明这条路能不能走。 有一瞬间你会感觉,蔚来变了。变得不再是那个坚持独立的理想主义代表,而是一个更现实、也更亲近市场的技术派老伙计。 李斌在言语中也承认了这点:“我们变得更关注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,更强调体系效率的提升。研发不再无限制发散,而是聚焦用户价值最大化。” 再比如蔚来的定价策略,以前一上来高举高打,现在全新ES8发布价41.68万起,Baas价格30.88万元起,比预期低了不止一点点,甚至很多粉丝都开始在现场直呼“斌神”。 虽然这样的价格会影响现有车型的价格体系、背刺那些深爱着蔚来的老用户,但是蔚来必须只能这么干,不敢背刺老用户的车企,根本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。 市场也给了真实反馈,我们并不知道ES8的具体订单数据,但秦力洪表示,第一天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了乐道L90,这是很多人意外之外的事。 在李斌看来,它并不是单纯的“以价换市”,而是体系效率提高后的主动释放红利。全域900V平台、全栈自研智驾、车身一体化热管理、智能底盘,这些技术叠在一起不便宜,但蔚来开始通过供应链优化、平台整合和交付成本压缩,把“价值感”而非“价格战”传导给市场。 它更像梵高说的那句话——“伟大的事物不是冲动产生的,而是由一系列小事汇聚而成。” 前几年,蔚来的节奏看上去慢、成本高、投入重,但现在你突然发现,它开始跑得有节奏了。 乐道L90登场、全新ES8发布——这两款定位、价格、受众完全不同的产品,却都在默契地指向一个事实——蔚来的体系力,开始反哺产品线了。 ES8代表的是高端纯电的旗舰能力,从车身结构、三电系统,到全场景智驾的部署,全部基于NT3.0平台与Cedar系统的深度融合,具备“成本守恒+体验提升”的技术闭环。 而乐道L90,则是同一套体系往主流家用市场的平权投放,它沿用了NT3.0平台与蔚来自研的架构,做出了更符合20-30万级用户需求的产品,够舒适、够聪明、够实用。 你可以说它们是“同根生,不同用”,但背后本质是一样的:蔚来过去十年在电驱、电控、智舱、智驾、换电等核心技术上的深投,终于有了规模化释放。 这是一种有点“傻气”的坚持,是与连续多年亏损长跑的和解,是在质疑声中一次次被钉上“最惨”的标签,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答一次“蔚来还能撑多久?”的无奈。 舆论场上蔚来一直是焦点,过去几年,蔚来陷入“花式烧钱”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。有人说,若是早点收敛、早点聚焦,也许亏损不会这么长、这么深。 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“重资产”战略,也让蔚来在2025这个行业进入技术深水区的年份,成为少数不慌不乱、有自研、有交付、有闭环的玩家,也让蔚来准备好了用体系力正向反哺用户。 于是今年以来,蔚来干了不少“看起来不像蔚来”的事:年初大刀阔斧的组织瘦身改革、用CBU机制考核全公司的业务单元、主打家庭场景与性价比的乐道L90上市、如今ES8诚意满满价格感人…… 不可否认,蔚来当下的问题依旧并未解决。它依旧面临毛利率的波动压力,补能体系的重资产运营挑战,品牌传播与产品销量之间的裂缝。 令人欣慰的是,蔚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——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。这是蔚来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画出通往可持续经营的路线图。 但我们终于看到,那个曾把讲故事当成武器的蔚来,开始用产品和成本控制对话市场,开始把“被接纳”作为新的追求,它已经从“不听劝”变成了“极度进劝”。


